官山紅|羅浮山紅腳艾之起源,這是我見過最全面的報道。

 二維碼 384
發表時間:2021-04-17 11:31作者:小暨來源:廣東暨晴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網址:http://www.aliup.net/

羅浮為道學之山,羅浮山是嶺南道教文化的發祥地,道教信奉延年益壽好神仙之術,醫藥是他們尋求達到這一目標的最好方法。

從魏晉至南北朝,我國中原內地多次發生戰亂,迫使人口大量南遷,隨之帶入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科學文化,嶺南得到第一次較大開發,醫學史上首次出現一批著名人物,他們是鮑姑、支法存、仰道人、軒轅述等。

羅浮山

鮑姑,葛洪之妻,南海太守鮑玄之女,被稱為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家?!赌虾?h志》述鮑姑行醫之事:“越岡天產之艾,以灸人身贅瘤,一灼即消除,無有。歷年久,而所惠多?!薄短綇V記》卷34也提到鮑姑“多行灸道于南?!?,又稱其艾為“鮑姑艾”。有關鮑姑的遺跡,廣東先有多處。鮑姑擅長灸法,以紅腳艾灸治贅疣馳名廣州。據廣州《三元宮歷史大略記》碑石文字記載:“南海越秀山右有鮑姑井,猶存,其井又名虬龍井,有贅艾,籍井泉及紅艾活人無數?!本畟扔小磅U姑亭”,聯曰:“越秀靈山藏有虬龍井,越岡紅艾妙手眾回春”,以此頌揚緬懷鮑姑籍井泉及紅艾活人無數史事。

葛洪

嶺南醫學史著名人物——葛洪

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江蘇句容人,生于公元283年,卒于公元363年,享年八十一歲,《晉書.葛洪傳》為據。成帝咸和二年(327年),葛洪南行至廣州,為鄧岳所留。咸和五年(330年),得鄧岳之助,舉家遷移羅浮山,建庵授徒,煉丹修道,采藥醫病。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煉丹,著書講學。從學者曰眾,遂增建東、西、北三庵(東庵九天觀、西庵黃龍觀、北庵酥繆觀)。咸康三年(337年)觀名為葛洪南庵,唐代改為葛仙祠,宋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08年)詔賜額改為沖墟觀。傳說葛洪于晉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年)服食自煉九轉金丹而羽化成道。

src=http_%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bt%2F0%2F8624205559%2F641.jpg&refer=http_%2F%2Finews.gtimg.jpg

葛洪在羅浮山居住,完成了《抱樸子》等的寫作,是學術發展直至成熟的時期,許多成就均在嶺南取得。在羅浮山煉丹修道,制藥行醫,精曉醫學和藥物學,主張道士兼修醫術,現存兩部著作《肘后方》《抱樸子》,集中反映了葛洪的醫學成就和養生思想,是我國古代較早、實用價值較高的一部方書。自唐宋以來多被《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醫方類聚》及《本草綱目》等著名醫學文獻所引用,至北宋時又流傳至海外。英國學者李約瑟稱其為“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煉丹術士”。

抱樸子

葛洪不愧是嶺南醫學史、科技史、宗教史、思想史上重要人物,其涉及領域極為廣泛,應當說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嶺南醫家。他對嶺南中醫藥學術發展貢獻是巨大的,認為他是嶺南醫藥史開山之祖不為其過。晉唐時期嶺南醫藥得到了很大的開發,葛洪功不可沒。他治學領域涉及于道教、哲學、史學、醫學、藥學等,著述頗豐,晚年歸隱羅浮山養身修道,創立“沖虛古觀”。葛洪的著述《肘后備急方》所列疾病,有傳染病及內、外、婦、兒、五官各科和蟲毒傷等,均詳論病癥,略述病源,因證取方,具有便、廉、驗的特點。書中對羌蟲病、瘧疾、狂犬病、麻風、天花等疾病的認識及防治,具有一定科學性,反映了晉代以前醫學成就和民間療法。是書廉之以灸,創用了隔物灸,灸但言其分寸,不名孔穴,故雖不精易者,習之亦能了其所用。該書充分體現了嶺南醫學簡約、實用的特點,詳于方而略于論,是葛洪將中醫學理論與嶺南醫藥特色相結合之作。

紅腳艾

《抱樸子》記述了葛洪對古代養生學貢獻,盡管包含了一些道家神仙色彩,但藥養與行氣,引導與練功,在葛洪看來是成仙有益的方法,而實際上也是今天延年益壽的健康之道。


24小時服務熱線
400-838-6848
暨晴人工客服
暨晴公眾號
在線客服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20:0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聯系方式
客服熱線:400-838-6848
郵箱:jq@geech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