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腳艾歷史上主要分布于嶺南地區,南??h、番禺縣、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等地區皆有縣志及通史記載,但近代以來對其的研究與利用很少。直到1989年,廣東中醫藥大學楊順益教授對紅腳艾進行研究論述,但其爭議較大。 廣東暨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團隊從2014年開始做全國艾草植物資源與民俗調查時,在廣東博羅羅浮山附近發現了八棵羅浮山紅腳艾原種,經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標本館劉恩德高級工程師鑒定品種為南艾蒿(Artemisia Verlotorum Lamotte)。在此基礎上經過選育、擴繁,形成羅浮山紅腳艾的標準化種植規范,畝產可達8000斤以上。目前,暨晴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已建設起數千畝羅浮山紅腳艾的GAP種植基地。 廣東省惠州市羅浮山是我國的道教名山,也是我國南傳艾灸的發源地。一千六百年前,東晉醫家葛洪、鮑姑夫婦在此救死扶傷?,F在在羅浮山景區內,還有一個景點叫“洗藥池”,據傳這是葛洪夫婦當年洗滌中草藥的地方。 鮑姑醫術精湛,擅長灸法 因以當地盛產的紅腳艾灸治贅瘤與贅疣而馳名廣州,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針灸家。因此紅腳艾也被稱之為“鮑姑艾”“神艾”。對于鮑姑的神奇醫術,史書記載:“每贅疣,灸這一炷,當即愈。 不獨愈病,且兼獲美艷?!爆F在廣州越秀山下有鮑姑井,相傳她以井泉及紅腳艾為醫方,活人無數。后人為紀念她,在廣州越秀山三元宮內設鮑仙姑殿,題詞曰“就地取材紅艾古井出奇方,妙手回春虬隱山房傳醫術?!彼未叫湃嬗性姟鄂U姑井》:“為覓丹砂到海濱,空山廢井已生塵。不將一滴蘇焦槁,神艾虛傳解活人?!睂懗隽俗髡唠m然與葛洪夫婦年代相隔久遠,但仍為其夫婦雖然隱居山林,卻仍行醫濟世,治病救人的做法所感動。 羅浮山紅腳艾中膳食纖維含量高達59.6g/100g,蛋白質(18.9g/100g)含量次之,脂肪(5.5g/100g)與可利用碳水化合物(6.0g/100g)含量較低。同時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其中Ca的含量最高(1.25×104 mg/kg)。羅浮山紅腳艾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占總氨基酸的40.97%,必須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值為0.69,符合FAO/WHO推薦的理想蛋白模式;蛋氨酸+胱氨酸RC值最低,為第一限制氨基酸;功能性氨基酸含量豐富,占總氨基酸的53.6%。且因其極低的側柏酮含量,急性毒性試驗表明,羅浮山紅腳艾分級為實際無毒。羅浮山紅腳艾具有獨特的營養成分結構,在日常食用和保健食品的開發利用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傳統上,嶺南人民,尤其是客家人,通常會用艾草制作艾草青團、艾草糍粑、艾草飯、艾草糕、艾草粿、艾草水餃等各種食品。廣東暨晴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開發各種艾葉風味的糕點、艾葉茶等食品。 |